图片展示

浅淡临终关怀

作者:广东互爱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1-06-28 00:00:00

对于一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人,幸福可以很简单,可能只是一个拥抱,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清晨的陪伴。临终关怀(英文:hospice care)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为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就世界范围而言,它的出现也不过只有几十年的时间。


一、关怀内容

(1)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

(2)心关怀:透过理念之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 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3)道业关怀(或灵性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说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往西方极乐世界等。


二、临终关怀对象

何时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一直是医疗护理界探讨的问题,意大利将预计生存时间在3个月的患者称之为临终患者;美国将无治愈希望、预计存活时间在6个月内的患者称之为临终患者;我国目前把诊断明确、治愈无望、预计生存期3-6个月的患者视为临终患者。


三、关怀目标

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

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当病人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当病人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病人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一般说来,濒死者的需求可分三个水平:保存生命;解除痛苦;没有痛苦地死去。因此,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地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如花、音乐等)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见最想见的人,等等。病人亲属都要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


四、关怀须知

1.以照料为中心

对临终病人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

2.维护人的尊严

患者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入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医护人员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

3.提高临终生活质量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临终就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没有价值,病人也变得消沉,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甚至有的医护人员也这样认为,并表现出面孔冷漠,态度、语言生硬,操作粗鲁,不知该如何面对患者。 临终关怀则认为: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所以正确认识和尊重病人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病人最有效的服务。

4.共同面对死亡

有生便有死,死亡和出生一样是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实,正是死亡才使生显得有意义。而临终病人只是比我们早些面对死亡的人。死赋予生以意义,死是一个人的最终决断,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要迎接挑战、勇敢面对。


五、发展史

临终关怀(Hospice)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50年年代,英国护士桑德斯(CicellSaunders)在她长期从事的晚期肿瘤医院中,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决心改变这一状况。1967年她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ST.Christophers'Hospice),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过程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最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临终关怀”一词的正式应用,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此临终关怀前,许多学者对HospiceHospiceCare的翻译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其内涵和外延。Hospice曾被译为“济病院”或“死亡医院”。HospiceCare则被译为“安息护理”或“终末护理”等。在中国香港的学者称之为“善终服务”,在中国台湾被称为“安宁照顾。



六、国内现状

1988年715日,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是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专门研究机构,标志着我国已跻身世界临终关怀事业的行列。近些年来,上海、北京、安徽、西安、宁夏、成都、浙江、广州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为垂危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到现在,我国临终关怀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临终关怀专门机构、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及居家照料。

但是,传统死亡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造成了束缚,让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受到了消极的影响,很多人不能理解临终关怀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死亡教育和相关的伦理道德教育的欠缺,即使是医务人员也了解不深入。

尽管社会总是进一步的普及它的发展,但是在各种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工作和个人经历等等。我国的临终关怀机构在地区的分布上比较局限,主要表现在它从沿海向内陆有着明显减少的趋势。在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便利和国际交往频繁的地区,临终关怀机构的数量大大多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尤其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北京、天津、广州等地最为明显。

在部分内陆地区,临终关怀的发展缺少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资助,使不少开设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在当今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而且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工作人员以医护人员为主,关怀服务的志愿者很少,有些医务人员没有接受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把临床治疗的东西生搬硬套到临终关怀上来,不但不会缓解临终病人的痛苦,反而会增加其身体和经济上的负担,反而造成了护理效果不好的现象。所以临终关怀除了经济上的资金缺乏外,好缺乏专业人士和社会人力的支持。

临终关怀是一个长远的事业,它的兴起并非偶然,它实际上体现了对病人及大多数人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尽管它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大力倡导和推广临终关怀,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满慢的了解它,接受它,它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希望走的那一刻,可以笑着离开。


文章推荐

    服务热线:86-750-6228828

    邮箱:jpp315@126.com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睦州镇江睦路100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TOP
在线咨询
二维码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获得人工咨询
TOP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